卧室湿度55正常吗?
非常正常,甚至有点干燥了。 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4℃左右,相对湿度是40%-60%之间。这个温度下,人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够高效运作,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热。当环境温度超过28℃或者低于14℃时,人体散热机制会开始启动,人会感觉到热或者冷。因此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其实是介于这两个极限值之间的。 那为什么我们在家里会感觉冷呢?原因其实很简单,因为家里空气流动的速度远远达不到人体需要的标准(人体需要每秒30次左右的呼吸循环来维持体内气体交换。)因此为了获取充足的氧气,身体只能通过增加体表散热来满足需求,于是人就感觉到冷了。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速率。
那么回到这个问题本身,卧室湿度55正常么?答案是很正常的,甚至有点干燥,应该适当增湿。 首先要知道,人体皮肤表面分布着大量的毛发汗腺和皮脂腺,这些腺体在皮肤表面的排列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,这个天然屏障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并阻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。另外,由于皮肤表面是弱酸性的,所以皮肤本身的pH值也是偏低的,而这种酸性环境是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很难存活的。同时,皮肤上覆盖的一层薄薄的油脂也能帮助皮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,这都使得皮肤具有了较强的储水能力。 所以皮肤表面的水分含量虽然看起来少,实际上却是身体储存水量的重要场所。
其次室内温度过高或者通风不好都会导致身体缺水,皮肤失水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。有研究显示,在气温为24℃,相对湿度为55%RH的情况下,人体皮肤表面会迅速丧失4%的身体含水量,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(温度为28℃,相对湿度为90%RH),皮肤失水速度更是快得惊人!也就是说在高湿环境下,皮肤表面上形成的水雾会被迅速蒸发了,皮肤表面的水分会被直接吸收进入体内。
如果室内温度过高,或者通风不足,都是容易导致身体出现“脱水”现象,从而导致皮肤变得干燥。 最后,有些疾病也会导致皮肤干燥。比如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酸分泌不足,会导致消化能力减弱,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吸收。而胃粘膜蛋白是由一种多肽类物质构成,这种物质有一个特殊的生理功能,那就是保持黏膜细胞的湿润。一旦胃粘膜中的蛋白质变性失去润泽作用,那么胃粘膜就容易受损或者发生炎症反应,此时机体就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来修复胃肠道的损伤,如果营养物质不能及时得到补充,皮肤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,造成皮肤干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