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的阳台叫什么?
古代的“阳台”,不是指专门用来晾晒衣服的地方! 《辞源》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等权威的语文典籍里,“阳台”一词都这样解释的: 古时建筑物外面檐下的平台,也用于借指宫殿的正殿。 “正殿”这个词的意思就明确得多: “阳台”原本指的就是屋檐下边向外伸出的平台。现在一般只有住宅才有阳台了,而古代建筑无论大小都有阳台。
我写过一篇介绍古建筑的(点击可看) 里边详细讲了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名称由来——其中的“外廊”其实跟现在的阳台没什么区别,只是没有窗户: 而“内廊”就是现在北京四合院里的走道,有窗子: 所以,通过“阳台”能不能看到外面的景色,关键不在于这个空间本身是不是用来晾衣服的。
如果这个房间本来就没窗户,那不管用不用来晒衣服,你根本看不到外面——这就叫闭塞。比如宫苑里的亭: 再比如商纣王在鹿台,周幽王在褒姒住的这栋高楼(褒城)都没窗户: 这样的房子当然谈不上什么“景观”,但古人并不认为这些没有窗口的房子就不能采光。因为光是从顶上进去的。
不过,这种只进不出的房屋肯定不能称为“阳台”——这明显是现代建筑语言。“阳台”必须有一面或几面可以向外排水的墙。否则,屋里的雨水都往里面流,就成了“阴阳台”了: 这东西在古代虽然也有,但不属于阳刚之气,而是一种阴柔之美——毕竟能用来晒衣服嘛。